每次吵架後,總會看另一半不順眼,眼裡看到盡是缺點,

於是,就開始在心裡評斷對方;這點很差勁、那點沒進步、脾氣還是改不了、

討人厭的個性還是沒變。上次吵架後,明明講開了,也有共識,

結果這次還是一樣故態復萌,為什麼他一點長進也沒有?

 

「我都覺得自己進步不少,他怎麼還是老樣子,都這麼老了,還沒長大?」我心想。

接下來的想法,就更可怕了。開始覺得另一半「很不怎麼樣」。若他真的很不怎麼樣,

那麼…仍在婚姻裡,「每日與他共處」的我,是否也同樣半斤八兩!?

 

想到這裡,我的感受奇差無比。

那已經無關乎他人了,而是一種自我反思後,再徹底否定自己。

 

「看看你身邊的朋友,在談論什麼,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。」

「你身邊六個朋友的平均收入,差不多也就是你的薪資。」

這些我曾認同的說法,開始在我腦中一一環繞。

從小到大,「物以類聚」更視為理所當然。

何況,另一半還是我天天朝夕相處的人!

 

我的感受更糟了。

 

我應該要去找一個「讓我覺得自己很棒」的人,

而不是和一個「讓我常質疑自己,進而否定自己」的人,相處在一起。

 

我忽然想到,三十歲那年,我歡天喜地的重返校園進修,

沒有背景、沒有厲害的頭銜,我像隻誤闖森林的兔子,被名校錄取,

進入跨越階層的小社會,有紅酒、餐敘、資源、精英。

從系上的教授,到身旁的同學,是我在職場都不可能遇到的各界英才。

在學期間,席間的酒肉、談笑、熱絡,交換著名片、搭著肩的盡歡,
我誤以為自己往上跳了好幾級,已在不同於同齡朋友的另一個世界。

教室裡的平起平坐,印證了我所相信的那些「物以類聚」的道理。

 

然而,當出了這間教室,所謂的人脈,還是人脈嗎!?

後來明白,那是應酬,不是真實,一切都很虛幻。

真實是,評估彼此資源,共享互利的商業運作。

 

「我有什麼資源,能與人互惠呢?」我心想…

沒有。

年輕的我,有的只是等別人介紹機會給我而已。

 

所謂的人脈,是建立在同一個實力基礎上。

我感到自卑、微小與不足,深知「加強自己的實力,才是王道。」

 

就學二年,同樣的學校、同學,

從本來「讓我覺得自己很棒」到後來的「讓我常質疑自己,進而否定自己」,

這樣「被動」的想法,隨著見識與心境的不同,隨之改變。

原來,關鍵不在於對象、環境,而在於「如何看待自己」的眼光。

 

婚姻亦然,

若我自以為,自己進步不少,那麼這些爭吵必會減少,甚至不會發生,

可是,我們還是起了爭執、吵類似的狀況、仍互相不爽對方的態度,

那麼…我就沒有比對方「高尚」到哪去。

 

用新的態度,才會開啟新的局面。

婚姻裡,做好自己,就已經很難,很了不起了呀!


臉書:小羊貝貝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羊貝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