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這麼大了還包尿布啊,羞羞羞」這位冰店的阿嬤一邊用食指滑著自己的臉頰,一邊對著我那未滿三歲的孩子說著。阿嬤接著又說:「叫媽媽不要給你包尿布啦,天氣這麼熱,悶著會生病哦。」
我趕緊解釋:「他已經戒尿布了,只是假日出遊,在外面上廁所不方便才會包尿布。」孩子則似懂非懂地愣在原地,阿嬤則又對著孩子重複了二次「羞羞羞」的話語加動作。
有了孩子之後,我是個張牙舞爪的媽媽,凡是「大人」無理地對待孩子,並有任何不尊重的舉動,即使對方是自己的朋友,我都會明確表達立場,甚至要求對方向小孩道歉,我的原則是「請把孩子當作一個成人來尊重」。例如:當孩子不想出借玩具時,請大人不要數落孩子「你好小氣哦,都不借別人玩,一起玩才好玩呀」。我很想問對方,若是別人向你借錢,你不想借,卻被說成你非常小氣,請問你作何感想呢?!
當然,這些思考及回應,都是我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後,回家愈想愈覺得不對,甚至事後才感到生氣,才告訴自己,以後再遇到這些狀況,自己當下一定要替孩子站出來向「不懂尊重小孩的大人」抗議。但是,更令我氣惱的是,我屬於「後知後覺型」的人,在事情發生的當下,我通常都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,急著打圓場,或急著釐清責任歸屬,例如:是我堅持要孩子外出穿尿布,不是孩子自己要穿的。我老是忘了「是對方的無理在先」,而我根本沒必要針對那些話語去深入討論。
一來,對方是個好事的三姑六婆、或是公園偶遇的媽媽,二來,若是自己的朋友,有了孩子之後,我們則多了另一個身分「家長」,請你尊重我的孩子,就像尊重我一樣,而不是對待小孩,就能隨便指責、隨便說話。這有風險,朋友可能因此不再往來,但我不在乎,只要是關係到孩子,在面對大人的無禮對待,孩子還沒有足夠的思考及語言能力反擊時,我一定為他的立場捍衛到底。
面對這位冰店的阿嬤,我又犯了同樣的「錯誤」,當下急著去解釋,卻忘了應該當場告訴她:「請你不要直接對著我的孩子這麼說,穿尿布不是什麼羞羞羞的事,這是我們自己的事。」回家後我又再次氣惱自己的反應遲鈍,卻沒忘記告訴孩子:「不用管阿嬤說的話,你才沒有羞羞羞。」孩子仍是聽得似懂非懂。
有了孩子之後,我發現很多大人不知道「小孩也應該被尊重」,大人有身材、語言優勢,和孩子相處本來就是不對等的關係,卻常常無禮而不自覺。其實只要秉持一個原則:「不能對一個成人做的事,也不該對孩子這麼做」。 例如:摸摸小孩的臉頰、隨意拍小孩的頭、自以為是的對小孩指責、說教、嚇唬當有趣…,這些事情,你敢隨隨便便對一個大人這麼做嗎? 不會。那為何你敢對小孩這麼做呢? 因為你沒有把小孩也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、看待,你只覺得對方是小孩,就敢隨便放肆。
想得深一些,其實是很悲傷的,因為…我們也是這樣子被對待長大的,被迫分享、被迫禮讓、只要表現得和一般人不太一樣,就會被笑,大人們就會說自己標新立異,醜人多作怪…,要求我們道歉、和解、放下,我們很不甘願,卻以為「這才是對的」,這樣長大的我們,有了孩子之後,也就常脫口而出「那些毫無新意又老派的教訓人的老話」,話一出口才驚覺,怎麼自己好像當年的父母?! 還好還好,時代變了,很多道理也變了,變得更貼近人性。
面對孩子,對外我寧願當一個張牙舞爪的母親,也要幫孩子捍衛他的權利,因為我也是現在才開始懂得堅持自己的立場,看重自己應得到的合理對待,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,就能知道「自重」,也才會尊重其他的一切。
臉書:小羊貝貝
留言列表